行业常见问题
所有
公司相关问题
产品常见问题
服务常见问题
行业常见问题

行业常见问题

中国冷库制造行业市场

中国冷库制造行业市场       冷库是冷链物流行业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我国冷库保有量有所提高,但相较于庞大的市场需求仍不足。据中物联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全国冷库需求超过150万平米,同比增长14.9%。目前,国内冷库需求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以及福建、天津、浙江、江苏、山东、重庆、河南等地。  (图中颜色越深表示需求量越大)        冷库作为冷链物流中保鲜储藏环节的重要工具,关系到多个细分市场领域。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多冷库需求最大,而食品加工企业需求最小。        冷库需求日益增长,而冷库租赁市场的集中领域与需求集中领域相近。据不完全统计,2018上半年全国冷库可出租面积超过330万平米,同比增长12.1%。出租冷库范围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以及湖北、山东、江苏、辽宁、山东、河南等地。  (图中颜色越深表示需求量越大)通过冷库需求热图和冷库出租热图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冷库供需格局有以下特点:        北上广等城市供需两旺。福建、浙江、贵州、河南等地需求旺盛且冷库存量不足。这些主要为二线省会城市,将面临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未来冷库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市冷库相对过剩。首先在冷库的经营方面,要找准定位做到差异化。其次冷库过剩不仅仅是因为需求少,也可能是因为冷库本身满足不了需求。 材料及分析均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冷库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冷冻冷藏设备原理知识

冷冻冷藏设备原理 冷冻:利用制冷产生的低温源使产品从常温冷却降温,进而冻结的操作过程。制冷:利用制冷剂物理状态改变使产生的冷效应获得低温源的操作过程。冷冻设备种类:冷源制作(制冷)、物料的冻结,冷却。制冷的方式: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组、吸收式制冷机组、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组以及液态氮。冻结方式:风冷式,浸渍式和冷剂通过金属管、壁和物料接触传热降温的装置。应用:1.食品的冻结、冷藏和冻结运输。2.农产品、食品的冷却、冷藏、气调贮藏和冷却运输。3.食品加工、如冻结干燥、冻结浓缩和物料的冷却等。4.食品加工厂的空气调节。制冷循环原理主要装置: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 制冷循环原理:制冷剂在低温低压液体状态时吸热达到沸点后蒸发成为低温低压蒸汽,蒸发成气体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此高温高压冷凝后成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膨胀阀变成低压低温液体,再度吸热蒸发构成了冷冻机的制冷循环。基本概念和原理制冷能力:在一定的操作条件(即一定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过冷温度)下,单位时间制冷剂从被冷冻物取出的热量。也称为制冷剂的制冷量。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制冷剂的制冷能力与压缩机的大小,转速、效率有关。直接制冷:制冷循环中,如果制冷剂吸热的蒸发器直接与被冷物体或被冷物体周围环境直接进行换热。一般应用于单台需工冷的冷冻设备,如冰淇淋凝冻机,小型冷库和家用冰箱等。制冷剂:制冷装置中不断循环流动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蒸汽压缩制冷装置通过制冷剂物态的变化实现热量的传输。制冷剂是实现人工制冷不可缺少的物质。间接制冷: 用廉价物质作媒介载体实现制冷装置与耗冷场所或机台之间的热交换。载冷剂:将制冷装置中载冷剂放入蒸发器内所产生的冷量传递给被冷却物体,吸取的热量到制冷装置后再传递给制冷剂,自身重新降温循环使用。间接蒸发制冷原理间接制冷原理:载冷剂在蒸发器内从制冷剂吸取冷量后,通过盐水泵进入冷库,与被冷却物体或工作场所的媒介进行热交换吸取热量,重新回到蒸发器中,将吸取的热量再传递给制冷剂,自身重行降温循环使用。   常用载冷剂常用载冷剂:空气,水,盐水及有机物水溶液。选择标准:冰点低,比热容大,无金属腐蚀性,化学上稳定,价格低及容易获取等因素,作为食品业用的载冷剂,往往还须具备无味,无臭,无色和无毒的条件。空气作载冷剂虽然有较多优点,单由于它的比热容小,而且作为气态使用它的对流换热效果差,所以在食品冷藏中或冷冻加工中,是以直接与食品接触形式使用的。水比热大,但冰点高,所以仅能用作制取0℃以上冷量的载冷剂。如果要制取0℃以下的冷量,则采用盐水或有机溶液作为载冷剂。氯化钠、氯化钙及氯化镁的水溶液,通常称为冷冻盐水,食品业中最广泛使用的冷冻盐水是氯化钠水溶液,有机溶液载冷剂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载冷剂是乙二醇和丙二醇的水溶液。(内容摘自网络)

国内的微化工领域现状如何?

国内的微化工领域现状如何?       医疗和化工产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民生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化工生产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安全形势。尤其是很多危化品事故一旦发生的话,往往会同时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除了频发的化工事故以外,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浪费、低效率等问题也同样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与人为操作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设备技术工艺落后有关。为了改变这一状态,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可以极大缩短化学反应时间,同时还能更好解决强腐蚀、污染、高能耗以及易燃易爆等等诸多化工难题的新型技术——微化工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化工技术,微化工技术在精细化工这一方面具有极大的未来前景和应用价值。整个技术的核心就是微通道反应器,凭借着“三传一反”的特性,从根本上解决强腐蚀、高污染、高能耗以及易燃易爆的难题。       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生产厂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了,尤其是这其中的各类精细化学品更是种类繁多。虽然规模很庞大,但是行业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安全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由于在工业技术方面的欠缺,以及法律和安全监管评估水平的不完善,导致整个化工产业发展进程与安全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当中明确指出:对于反应工艺,危险度为4级和5级以上的工艺过程,需要开展工艺优化来降低风险,例如微反应,连续完成反应等等。尤其是精细化工领域微反应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可以极大提高精细化过程的本质性安全。       沈氏基于微反应技术,专注化工工艺技术,重点开发连续流微反应器及大型化化工装备;研究化工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精准控制技术,开发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化工生产过程;服务于国内外的医药、染料、农药、环保、纳米工业、石油化工等企业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帮助客户开发和改善工艺,实现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的工业化生产。

国内海洋油气领域用PCHE的发展情况?

国内海洋油气领域用PCHE的发展情况?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本身就是清洁环保产品,节能效果可观,而其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预计到2022年,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需求约为500台,价值约25亿~50亿元。在海洋工程领域,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能够大大节省海工设备的建造成本,可应用于海洋平台、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SRU)、FLNG等海工设备。     紧凑高效换热器(简称PCHE)广泛应用于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及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是中国南海乃至整个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核心装备。目前该设备为英国Heatric公司所垄断,导致设备价格极其昂贵,单台报价高达数百万美元。Heatric公司已为全球累计供应了2500台PCHE。由于我国高端深海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能力不足,尚不具备海洋油气领域用PCHE的国产化能力,这成为制约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海洋油气领域用PCHE高效换热器是被外国“卡脖子”的一项核心关键技术,对我国独立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构成威胁。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海油气电集团提供的PCHE热力设计方案,生产的海洋油气领域用紧凑型高效微通道换热器(PCHE),为加快推进我国自主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奠定技术基础。     海洋油气领域用紧凑型高效微通道换热器(PCHE),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在海洋油气/LNG及相关领域应用。此举标志着国内已可自主研发生产高效可靠的海洋油气领域用PCHE设备!该设备实现国产化,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国内装备制造水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氢:        氢是一种能源载体,而不是能源,可以输送或储存大量能量。氢可用于燃料电池中以发电,发电或供热。        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能方便地转换成电和热,转化效率较高,有多种来源途径。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制氢,通过氢气的桥接作用,既可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源,也可绿色转化为液体燃料,从而有可能实现由化石能源顺利过渡到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循环,催生可持续发展的氢能经济。氢能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桥梁,可以为实现“氢经济”与现在或“后化石能源时代”能源系统起到桥接作用。因此,氢能作为洁净能源利用是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将氢和氧结合在一起,产生电,热和水。通常将燃料电池与电池进行比较。两者都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换为可用的电能。但是,只要提供燃料(氢),燃料电池就会发电,不会失去电荷。         燃料电池是一种有前途的技术,可用作建筑物的热源和电力,以及用作推进车辆的电动机的电源。燃料电池在纯氢气上运行效果最佳。但是可以重整天然气,甲醇甚至汽油之类的燃料,以生产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一些燃料电池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甲醇作为燃料,而无需使用重整器。         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可高效清洁地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比常规热机更为先进的转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能源动力的变革带来重大契机,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后化石能源时代主要的车用动力能源。与电能一样,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可以通过各种一次能源的转化获取,成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换、从碳的低排放向碳的零排放的桥梁。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等环节。氢既可广泛应用于传统领域,又可应用于新兴的氢能车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物流车、叉车、轨道车等)以及氢能发电(包括热电联供分布式发电、发电储能、备用电源等)。氢能发展重点:        燃料电池堆、基础材料、控制技术、储氢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氢气,氢气运输,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空调如何使用热交换器?

空调如何使用换热器?空调机将室内空间的热量转移到室外。制冷剂是该过程所依赖的主要化学品之一。当制冷剂从气体变为液体并在制冷过程中再次返回时,制冷剂会携带,吸收和释放热量。步骤:1.  在空调中,制冷剂流经各个组件,并随其移动热量。2.  制冷剂以蒸发器盘管中的低压液体形式开始。3.  风扇通过线圈将室内空气吹向线圈,随着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制冷剂变成蒸气,从而为房间降温。4.  现在,制冷剂是一种低压暖气,它进入压缩机(通常位于室外),在压缩机中转化为高压热气。5.  制冷剂进入冷凝器,通常也进入冷凝器。6.  当空气流过冷凝器时,它会带走制冷剂中的热量,从而使制冷剂再次变为高压冷却液。7.  制冷剂将在膨胀阀中进一步冷却,然后返回蒸发器吸收更多的热量,将其带出建筑物。虽然可以将整个空调单元视为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的换热器,但冷凝器是负责空调中热量传递的部分。换热器是一种将热能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的设备。换热器不仅有助于房屋和建筑物的制冷和供暖,而且还可以帮助机器和发动机更有效地工作。

什么是氢液化系统?

什么是氢液化系统?工艺流程:原料氢气进入冷箱,经过冷氮气预冷的一级换热器 HX-1 预冷后再进入液氮预冷的二级换热器HX-2 进行降温,然后进入液氮浸泡的一级正仲氢转化器,进行恒温转化。转化后的氢气经三、四级换热器 HX-3、HX-4 冷却后,进入二级正仲氢转化器绝热转化,同时放热升温后再次回到四级换热器HX-4 冷却。冷却后的氢气经五、六级换热器HX-5、HX-6 冷却后,进入三级正仲氢转化器绝热转化,同时放热升温后再次回到六级换热器HX-6冷却。冷却后的氢气经七级换热器HX-7 冷却后通过J-T 阀节流降温,再经第八级换热器 HX-8 冷却,进入第四级正仲氢转化器绝热转化,同时放热升温后再次回到八级换热器HX-8 冷却后进入液氢储存杜瓦瓶。通过氦气螺杆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氦气经过水冷器进行降温后,经过冷氮气预冷的一级换热器HEX1 预冷后再进入液氮预冷的二级换热器HX-2。之后进入三、四级换热器 HX-3、HX-4 降温至更低温度,再经过两级透平串联,中间降温的膨胀回路进行绝热膨胀制冷后,变成低温低压氦气回到第八级换热器HX-8 低压侧入口。回流的低温低压氦气依次逆流通过第八至第一级换热器(HX-8~HX-1)回收冷量后出冷箱,再回到压缩机吸气端进行再次循环。图2 氢液化系统及低温领域用钢制板翅式换热器对比优势:1、扩散焊接无焊料、耐高低温(-200℃~900℃)、高紧凑度、换热效率高、漏率低(1*10-9Pa·m3/s)、焊接强度高(10MPa)。同时,二次焊接对芯体焊缝无任何影响等优点。2、对比优势:国内氢液化系统用换热器主要为铝合金板翅式换热器,因产品漏率要求苛刻故铝合金板翅式换热器板片选择厚、体积大、重量重、且钎焊如泄露不易修复等问题。铝合金板翅式换热器和不锈钢管路连接时会面临铝合金和不锈钢焊接等难题。沈氏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大型氢液化系统用扩散焊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解决了上述诸多问题,填补国内氢液化领域钢制板翅式换热器空白。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应用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临界点时,二氧化碳就进入了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出现为一种即非气体又非液体的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特殊性质:粘度低、密度高,对高聚物具有很强的溶胀和扩散能力,安全非易燃易爆,无毒无腐蚀性。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直接促成它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其在能源领域获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为环境友好型工质,CO2有着诱人的物理和输运特性,将超临界CO2用于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通过消耗较低的压缩功,能够实现较高的系统热效率,在新一代核能、太阳能、地热、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模式包括取热器、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冷却器等换热器。换热器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是数量最多、体积最大、成本最高的设备,其综合性能对系统效率提升与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的我国首座“双回路全温全压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综合试验测试平台”在廊坊中试基地建成。其高效紧凑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可在极端环境下运行(温度高于900℃,压力高于60MPa),且比表面积大于2500m2/m3。相同热负荷条件下,PCHE体积大约为壳管式换热器的1/5。而且,换热器热侧出口温度和冷侧入口温度的差值能够接近1K,而壳管式换热器一般在12K以上。 图1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综合试验测试平台          在相同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尺寸大约是蒸汽涡轮的1/10,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投资成本低。但由于整个系统运行压力高,且占地面积小,因而传统换热器,如壳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均不再适用。      2020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二五所联合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液态金属钠-超临界二氧化碳印刷板式换热器(PCHE)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CHE作为一种颠覆性的紧凑高效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耐低温高温、耐高压、可靠性高等优势。        近年来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高效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高完整性扩散结合结构的高效换热器。扩散结合成就了换热器耐高低温和出色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唯一可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₂)循环中的最佳换热器。 图2高效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       特点:超耐高温高压,适用于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换热面积大,可达1000m²/m³;采用扩散焊接技术,焊接强度大,机械性能出色;且耐腐蚀,可靠性高,体积小。适用于高温高压下的发电循环;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微通道紧凑式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在新一代核能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氢能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微通道换热器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

微通道换热器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          随着现代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向高推比、高飞行马赫数等方向发展,发动机承受的热负荷剧增。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发展快速的主动冷却技术至关重要。微通道换热器被认为是解决发动机散热冷却难题的理想选择,其由核心散热单元—微通道结构组成的,通过内部流过的冷却工质以强迫对流的方式实现热量的迅速散失。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高传热性能、结构紧凑、质量轻、体积小巧、易于一体化封装等特点,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具有显著的优势。       目前,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微通道冷却技术已在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冷却、高超声速飞行器预冷器系统、涡轮叶片散热冷却等方面获得了应用,为保证发动机的可靠工作与正常飞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下图市场主流的微通道结构。 图1 V型微通道 图2 内凹槽多孔微通道微通道冷却技术在燃烧室壁面的应用       为提高燃烧室冷却性能,减少冷却用气是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方向。采用微通道冷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燃烧室壁面的温度,同时还可以将微通道吸收的热量用来进行燃油预热,从而实现再生冷却。 图3超然冲压发动机微通道冷却微通道冷却技术在预冷系统中的应用       预冷器作为发动机热力循环中的关键组件 能够实现高温空气的高效率/快速深冷,从而使得温度降低到航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温度,其常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增强其冷却性能. 图4 预冷器结构及预冷片示意图微通道冷却技术在涡轮叶片中的应用       目前,先进航空涡轮发动机的涡轮进口燃气温度达1800~2050K,已经接近涡轮叶片材料的耐温极限,必须采用冷却技术对涡轮叶片进行有效冷却.涡轮叶片冷却主要是在叶片内部加工出微通道,并采用气膜与冲击等冷却方式,通过微通道内的气流与叶片实现快速高效冷却,下图为典型涡轮叶片冷却结构. 图5 典型涡轮叶片冷却结构            在航空航天微通道冷却技术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许多相应的技术挑战,有待进一步探索。国内在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微通道冷却技术有深入研究、生产制造和应用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佼佼者。2017年杭州沈氏子公司-杭州微控的集成式精密微通道换热器项目获得评委的一致认可,并荣获第二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图6 第二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杭州沈氏研制出的航空航天高效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其特点是结构紧凑、高传热性能、质量轻、体积小(减少20%—30%),其具体解决方案有环控系统用10KW防冻液—防冻液换热器(三股流换热器)、航空发动机用50KW燃油—液压油换热器、航天用空气—制冷剂换热微通道冷凝器。

国内外微反应器行业现状

国内外微反应器行业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初,微化工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始起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微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50家做微化工技术与设备供应商, 其中欧洲占了约60%。通过表1可以看出,每家的微反应器系统都各有特点,并代表了当前微反应器设计与制造的先进水平与发展方向。 序号 供应商 国籍 微反应系统 1 Ehrfeld Mikro Technik BTS公司 德国 模块化微反应系统 2 ICT-IMM 德国 SIMM微反应器 3 西门子 德国 Siprocess微工艺系统 4 康宁 美国 G1-G4、lab-reactor系统 5 Syrris 英国 Africa、Asia、Titan系统 6 Chemtris 荷兰 Lab trix、Kilo flow、Plan trix系统 7 豪迈 中国 微反应器系统 8 微井科技 中国 固态连续化反应器系统、微反应器 9 杭州沈氏 中国 军工级别微反应器系统 10 ITS Corporation 印度 微反应器、加氢反应器               德国Ehrfeld公司的微反应器模块可以很方便地拆装和清洗。       美国康宁公司的Mini-lab微反应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装置,包括了混合、反应、换热 等功能模块,所有模块均由玻璃制造。        西门子公司的 Siprocess微反应器系统是一个集成的模块化系统,其特点是每个模块都安装了用于测量和控制的电子系统,使得人们对反应过程的控制更加容易、更加精确。        德国美因兹学院率先研制了一种用于从对甲氧基苯甲烷合成甲氧基苯甲醛的电化学微反应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展了一种用于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的微填充反应器。        英国Hull大学则设计了一种T形液液相微反应器,该反应器最大的特点是用电渗所法输送流体。        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制作的T形薄壁微反应器是具有代表性的气相微反应器。        国内开展微反应器研究已经有十余年时间,在微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微混合原理的探索、气相反应、液相反应、纳米颗粒制备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主要研究微反应技术的机构有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制作一台用于甲醇蒸汽重制氢微反应器的板片。        中国科技大学利用烧结方法研制出陶瓷微反应器并进行了乙醇水气重整微反应器实验,取得了欣喜成果.        北京化工大学针对目前宏观反应体系还不能对超低浓度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研究并制备了软壳微反应器,同时与高级氧化技术Fention反应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处理低浓度染料水的新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把沸石和沸石膜引入微反应器中,可实现沸石催化、膜催化和微反应技术多重优势结合。        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外,国内市场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微反应器生产企业。以杭州沈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依托与国内知名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大学合作的各个研发团队,专注开发化工工艺与工业连续化设备系统,成功研发生产出第三代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产品以及微环境系统设备,实现工业化微反应器国产化,集成式催化剂固载型微通道反应器、集成式微通道混合器、集成式微通道反应系统应用于工业案例不少见。杭州沈氏对于国产化微反应器的研制不仅体现在设备方面,作为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其在设备领域积累了强大优势后,其又向上拓展到了军工品领域。值得期待杭州沈氏未来在微反应器行业表现。       豪迈依托强大的工艺研发与流体模拟团队,结合先进的机械加工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套微反应系统工程的开发与设计。       脱胎于豪迈的微井科技基于流体力学设计基础上的精密加工设备,创造性研发出矩形通道碟片交叉混合通道的RTB微反应器。       从结果上看,微反应器确实推动了一大批医药化工企业实现了工艺技术的全面升级。       2011年,中石化南化集团研究院引进美国康宁公司的高通量-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先后成功开发了氯苯硝化和特种橡胶助剂新工艺。江苏扬农化工农药采用杭州沈氏集成式微通道反应器装置,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产品收率提高6-8%,每年节省100多万能耗成本。       近年来国内外对微反应器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在微反应器的设计、制造、集成和放大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开发出微混合器、集成式微通道反应器、微换热器等设备,但是,微反应器要真正取代传统反应器用于实际生产,还需要解决一些难题。

沈氏微通道工业化成功应用案例

沈氏微通道工业化成功应用案例      近十年来,微反应器技术发展迅速,通过对通道形状的设计通道尺寸已经延展到毫米级,且能保持微反应器特性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同时实现“尺寸放大”和“数增放大”结合,尤其适用多相难混合、强放热、难控制的快及中反应、间体不稳定、易燃易爆反应,适用于化工、制药、染料等领域。图1微通道反应器       杭州沈氏从2010年开始引进微通道换热器技术, 与国内知名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在微反应系统开发、设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图2微通道反应器        微化工连续流反应系统为沈氏节能率先将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别通道结构设计与真空扩散焊技术应用创新研发的民用产品。该装置实现了安全性、高传质效率、高传热效率、高承压能力、高耐温能力、高抗腐性的产品特性。      微化工系统创新了新的反应器生产工艺,改进了原有的反应条件,更优化了化工工艺,颠覆传统反应釜的间歇式生产,使反应方式实现为微通道连续流反应自动化控制,将反应器工控纳入DCS远程集控系统,成为生产线全系统无人值守、连续化、智能化生产。其中,沈氏微化工反应板采用了十余种特有的结构设计,可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配合叠加。      此外,微反应系统还采用模块化设计,总成集成式微通道反应器、集成式微通道混合器、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管式反应器,不同的排列组合可满足不同的化工工艺要求,实现工业装置的小型化、移动化。工业成功应用案例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微化工领域合作,扬农化工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新型仿生农药--拟除虫菊酯生产基地, 在苯的硝化氯化产品、环氧氯丙烷、农用和卫生用菊酯等产业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图3 化工厂      扬农化工原有的年通量18000吨中间体生产装置,占地面积约150㎡,建筑面积约300㎡.车间需要两层,装置总高度约15米.该中间体项目改为沈氏集成式微通道反应器后,全装置只需要一个40尺集装箱就可以全部装下了.占地面积只有28㎡左右,设备高度也不超过2米.图4 沈氏微通道反应器         该项目使用杭州沈氏集成式微通道反应器后完全颠覆了原有的的反应条件,经过生产规模的放大实验证明了产品生产收率提高了6-8%.另外每年节省100多万能耗成本.图5扬农化工农药中间体项目,集成式微通道反应现场       杭州沈氏的微反应系统在节能、环保、效率、空间、安全等方面有着卓越的优势,是传统化工换热设备、反应设备不可或缺的升级替代产品。

PCHE与FLNG的联系?

PCHE与FLNG的联系?印刷板路式换热器(PCHE)凭借其紧凑、高效、可靠、且传热面积密度高、耐高压和耐低温的特点满足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LNG的主低温换热器的需求,近几年逐渐成为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的主低温换热器的首选。PCHE的加工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扩散焊接技术,其传热面积密度高,紧凑度高,换热效率高;极耐高压(最大耐压可达60MPa)和耐高低温(-196℃至900℃) ;泄漏少,且焊接强度大;在相同的热负荷下,其体积和重量仅约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1/6。PCHE可广泛应用于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oati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system,FLNG);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中的天然气液化冷凝器,回热器,天然气再气化蒸发器,气气换热器,过冷器等;以及海洋其他平台、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

间冷器是如何改变燃气轮机效率的?

间冷器是如何改变燃气轮机效率的?为了改善燃气轮机热效率,人们想出了多种办法,其中一个就是间冷器,燃气轮机从原理上来讲属于热机,能量来源于空气受热膨胀,因此燃气轮机能量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进出燃烧室空气温度差,提高这个温度差最直接办法就是增加燃烧室温度,但是燃烧室、高压涡轮耐受温度也是有限制,所以燃气温度不能无限制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反其道而行之,降低进入燃烧室空气温度,这样就可以不增加燃烧室本身温度的情况下,提高燃烧室两侧空气温度差,这就是间冷器工作原理。从相关资料来看,间冷器一般安装在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之间,也就是空气经过低压压气机之后,经过间冷器再进入高压压气机,中冷器降低了空气进入高压压气机时的温度,高压压气机的压缩耗功因此减少,整个机组的比功率得到提高。 沈氏研发的船舶发动机用钛合金中间冷却器、舰用燃机1300kW钛合金高温空气与水/海水板翅式换热器,则很好的应用于船舶和舰艇中,有效的提高了船舰燃气轮机的效率。

PCHE是否适用于新一代发电系统?

PCHE是否适用于新一代发电系统?PCHE适用于高温高压下的发电循环系统对于超临界CO2发电系统:现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试验环路的热交换大多使用印制电路板热交换器(PCHE),它适用于高工作温度和高工作压力,并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同时PCHE是具有高完整性扩散结合结构的高效换热器。扩散结合成就了换热器耐高低温和出色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唯一可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₂)循环中的最佳换热器。对于核电站: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有利于改善火力发电站和核电站的热管理和经济效益。其紧凑的尺寸,耐高温和耐压以及换热效率高的特点使其成为未来发电热交换器的最佳选择。核电要求的温度是850度,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是目前最耐高温的换热器;且相比较于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PCHE可靠性更强,安全性更高。对于余热回收系统: